一代醇儒廉吏卫承芳之二

作者:杨建华    时间:2017-06-19

 

深情感恩,悼念岳母千秋传颂

醇善忠厚,珍爱亲情,体现卫承芳有情有义有德。据《卫氏宗谱》记载,明万历壬子七月初八,卫承芳亲自撰写的《祭太宜人显岳妣冉母黎老太君文》。一个女婿对岳母的缅怀和思念,赞美老人一生艰苦备尝、和善待人、教子有方的优秀品德。如“断机和丸,澟乎义方……矫矫二男,乘时奋扬”的学孟母教子,培育出文武双全的儿子,哥作县宰,弟任尚书郎。“母之爱女,继我糟糠。帝初封诰,天浟降殃”的你老人家生下的这个贤淑善良的女儿,与我结发夫妻,几十年来同甘共苦,无怨无悔。“芳羁宦辙,半子缺将。归途噩耗,肝肠若戗……”向岳母哭诉,做女婿的他缺少照料和看望,在归途的路上,听到仙逝的噩耗,内心极度悲伤。身为朝廷命官,难以抽身,多年来未尽孝道,但他对岳母的沉痛怀念,让今天的人读来,亲情挚爱,无不感人肺腑。

综观古代官吏,为岳母撰文祭奠,可谓寥寥无几,卫承芳堪称榜样。不仅是一位大孝为国的廉吏,也是一位胸怀大爱大善的丈夫,更是一位盛满家国情怀的子民,诠释了淇竹的高尚情操,淇竹家风的典范。

垂暮壮志,清忠正直病逝任上

年逾古稀的卫承芳,既有忠诚而隐忍的品德,更有问心无愧的豪情壮志。明万历四十年(1612),就任南京礼部尚书,发现严重缺人,好多工作难以开展,积压的问题和矛盾非常多,无人主事而得不到处理的瘫痪状态,十分痛心,他上疏皇帝,在奏折中强调“有政无官、必然生乱”的重要性,其箴言忠心,终于得到皇帝的准奏。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二月的一天,他与官员们一同上朝,在路上遇到有100多人聚集上访,只因一些衙门无主事的官吏,难以处理积压案件,造成死于牢中的囚犯,逐渐增多,其家人质问犯何种刑规,同时造成民怨沸腾,究其原因,希望朝廷补缺缺岗官员。卫承芳再次奏请皇帝必须重视,补缺主事官员,为朝廷分忧,还民生安定于当务之急。几经周折,终于让充耳不闻的皇帝准奏。

卫承芳不顾老弱体衰,“为官知事、官之执政、官在忠心”,勤政敏勉,恪守官道,丹心理政,病逝于任期上,无愧为启迪后世的廉吏典范。

光前裕后,淇竹品质祠规生辉

一代廉吏卫承芳,不仅是卫氏族人中的俊杰楷模,更是弘扬淇竹气节和家风的杰出典范,不愧为卫氏后裔的精神丰碑。

据《《卫氏宗谱》记载,明万历甲寅年夏月,卫承芳亲笔为支系族人撰写的《四川万县尹芳登遗爱碑记》中,告诫卫氏族人做官之道:“忧在民穷,勤在民事,兴在民利,除在民害……”,明万历三十二年甲辰年三月撰写的《市郭里陈渡乡八圣宫万人灯碑记》中,训诫后世子孙做人礼数:允若兹,则神有恒享,士庶有恒敬,百千亿载辉映无艾,诚甚胜事哉……

《卫氏宗谱》记载,明万历甲寅年夏月,卫承芳亲笔为支系族人撰写碑记,在《四川万县尹芳登遗爱碑记》中告诫后裔俊秀:“更传备记循良,要以所居民富,所去民思,为实效益,难幸致云尔。忧在民穷,勤在民事,兴在民利,除在民害……”,明万历三十二年甲辰年三月撰写的《市郭里陈渡乡八圣宫万人灯碑记》中,训诫后世子孙做人礼数:允若兹,则神有恒享,士庶有恒敬,百千亿载辉映无艾,诚甚胜事哉……

继烈考之事迹,启后代之瞻依。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卫承芳后裔卫仰武在《重修双庙子纪略》撰文:双庙子始自先祖清敏公(卫承芳)创建于万历年间也……慨然有重修之志。爰与吾族子侄兄弟募众鸠工,不期年而告成……既经落成,因纪其大略,勒石以示后世之乐善君子,并垂永久不朽云尔。卫氏十五世孙卫心浩在《家祠记》中以尊重卫承芳的清忠品德,留下抒怀敬仰的文字:入国朝来箕裘未坠,世哉其英,我祖尔用是继志述论公宜。祖衡德当宗阶。又大夫则祠亦得立,故颜其门曰“卫大夫家祠”(卫承芳)……

在达川区亭子镇阁老湾卫承芳的老家,一口近600年的两口古井,青青泉眼,汩汩流淌,沉寂地讲述着卫氏先祖的优美故事。卫氏后裔静静地守护着,青青井水在他们心中,清澈的井水像阁老一样的品德,是润泽的家风,是清澈的家训,是甘甜的家规,让清忠正直,淇竹家声,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