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醇儒廉吏卫承芳之四

作者:杨建华    时间:2017-06-26

卓敬(约1348-1402年),字惟恭,温州瑞安仙降卓岙人,明洪武进士,官任户部侍郎,生性耿直,敢于秉公直言,批评朝政。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卓敬因反对朱棣被诛杀,灭三族,抄家之日“一室肃然”,无金银财物,唯有书画数轴。身居朝廷要职,掌握全国财政大权,少有的清廉和清贫,朱棣深为赞叹:“国家养士三十年,不负其君,惟得一卓敬!”

——译自《明史·卓敬传》

                 因廉正,赴任温州知府

       明万历十年(1582年),卫承芳在南京吏部任清史司主事已达6年。这年正月刚过,朝廷又将从六部中选派一批年轻有为的官员到各州府任知府。有不愿外任到蛮荒之地,想到经济较为发达的州府任职,由此涌现一股贿赂之风,弥漫朝野上下。

一位同僚向卫承芳建言道:此外任大事,凭六年勤恳历练,品格影响吏部,何不疏通关系,可择富饶之地,创政绩乃显而易见,其仕途顺利无忧矣。同僚的善意提醒,不为所动,却淡然答道:虽言之有理,愚以为不可为。朝廷命官,当为百姓,衣食俸禄,岂可妄言?僻壤官吏治,富土官吏志,若利己,负皇恩;惟忠心,国兴民之福。

吏部向朝廷举荐的理由是,卫承芳曾任应城县令,在僻远恶劣之地6年间,勤政廉洁,耿介忠实,享誉一方,其治理水域,经验具备,外任温州知府,主政“鱼米之乡”,是不二人选。

卫承芳一路穿越险山恶水,昼夜兼程,二个月后抵达温州。位于瓯江下游东南部的温州,古为瓯地,唐朝名为温州,到北宋时期,已经成为一个重要港口重镇,到明朝万历初年繁华成一个对外贸易口岸,也是海上十分发达的港口之一。

然而,在他心中敬仰的廉正谏官卓敬,就是温州人,虽然逝去140多年了,其“立朝慷慨,美丰姿,善谈论,凡天官、舆地、律历、兵刑诸家无不博究……忠愤激发,视刀锯鼎镬之若饴,百世而下,凛凛犹有生气”之正直品格,昭示着卫承芳“守心志履职尽责,常怀为民之心,俯身百姓事的忠诚誓言。

初到温州的卫承芳,在明察暗访中,得知一些官员慢作为、懒作为的现象严重,身在州府中的官吏,胸无大志,碌碌无为,如何对这些官吏进行警示教育呢?于是,他提出“敬先贤,立信仰”举措,清扫衙门之中积弊的慵懒之气,革除衙门官僚歪风邪气;如何训诫各级官吏笃实为官,先烈置信,榜样立命,必以卓敬公为明镜。

励官吏,凭吊卓敬树廉政

明万历十年(1582年)秋,卫承芳择其黄道吉日,凭祭温州籍先烈卓敬公,率领温州各县衙,以及州府内大小官吏,浩浩荡荡前往在明万历初年,由御史屠叔方奏请皇上在温州城南郊(现鹿城区)卓敬祠,举行祭奠活动。

据史料记载,卓敬于明末福王弘光年间,被追谥“忠毅”,卓敬祠因此又称“卓忠毅公祠”。卫承芳作为主祭人,跪叩于卓敬公塑像前,其他官员依次伏地跪拜,庙外的无数百姓,也依照敬拜礼数,手持香烛,聆听卫承芳虔诚诵读焦竑撰写的《卓忠贞江心祠碑记》:

 夫振刷靡夷,扫迅风尘,仗黄铖以康帝图,执朱旗而清民瘼者,圣人之略也。气有前往,义无反顾,五鼎赴而如归,七族坑而不悔者,烈士之勇也。故王纲解则开八绂以义之臣节,驰则张四维以维之,斯所谓言正,若反道有悖而相济者乎。

     卓忠贞公名敬,字惟恭,温之安固人也。负公卿之骨发,则相表其异奇;踏风雨之迷途,则虎为之向导。学府多闻,披玉轴之文史;兵符默契,穷金坛之秘诀。陈仲弓闺门之德,蒋公琰社稷之器,公实兼之……

排非议,凛然移建江心寺

地处城南、瑞安前街的卓敬公祠,祠堂小,又简陋。卫承芳率领官吏同百姓祭奠之后,心潮起伏,崇敬之心更加强烈,想移建到一个环境安静之地,世代祭拜,光耀千秋。他的想法被许多官员竭力反对,有官员当堂愤言:此乃标榜之己,借此炫之为官仁厚也,欲搜刮民脂民膏。卫承芳对众多官吏慷慨陈言:卓敬公,一代忠臣俊杰,乃温州之丰碑,百姓敬仰之先贤,号众捐资移建,若响应者,是民意。若不垂范清正,怀揣半粒银两钱物,任朝廷律法查办。

凛然正气的卫承芳,几次与当地一些官员商议无果,但他坚持移建的消息不胫而走,传得满城风雨,为此发愁多日的卫承芳,却被一个陈姓秀才的自发行为解开了心结。相传,这位姓陈的秀才开了一家字画装裱店,被卫承芳崇尚清官廉吏的大义所感染,组织几位乡绅自发起草一张募捐告示贴在城门前。一天傍晚,忙完政务的卫承芳独自一人来到城门前,看到告示上写道:修建宗祠,历朝民事。先贤卓公,温州人杰,官吏先烈,忧国凛然,虽死犹存,垂范后世,代代瞻依,民本幸事……”百姓如此拥戴卓敬公,自愿出钱移建。 百姓之声,民意趋之,让他感慨万千。为此,卫承芳移建于江心屿的信心更为坚定。

因江心寺地处江中,俗称“江心寺”。位于温州市区北面瓯江之中,两个小岛相依。南北朝郡守谢灵运曾登上孤屿,写下“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名句。唐宋以后,屿上逐渐建成梵宇,遍布殿堂亭榭,古木葱茏,被称之为“瓯江蓬莱”,与鼓浪屿、东门屿、兰屿等相守相望。                 

卓敬祠,承芳名留江心屿

万历十一年(1583年),知府卫承芳开始动工移建郡城的卓敬祠于江心屿文信国公祠右(文天祥),紧邻谢公亭。

     两年后,卓公祠终于圆满完工,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清明节,卫承芳率州县官吏,举行祭祀大典,温州城万人空巷,全城百姓扶老携幼来到江心寺,缅怀清正凛然的廉官卓敬。

卫承芳并亲笔书写颂词刻碑勒石:公生东瓯,而郡乏专祀,英魂未妥,乡人兴叹。蜀卫侯承芳来守是邦,始既中川文山祠右为祠以祀公。吁嘘!方黄之死事,非不烈也;而顾画无闻胡解之委身,非不智也。而显名佹失,前有曲突之谋,后无衔壁之辱,奋一时而超千祀者,惟公也乎!余也访侯郡斋,剧谈芝桂,睹公庙貌,与荐频繁,灵爽如存。嗟人骨之皆朽,忠孝老生;唔光明其何暮,击牲爱告,即石为铭,词曰:

粤古贞臣,动必以正。图国忘身,见危授命。

砥柱不流,疾风斯劲。峨峨卓公,忠出其性……

长江孤屿,楚楚新宫。摹文像卓,作配西东。

奸雄泚颡,烈士动容。刊碑撰德,今古英风。

万历丙戌孟冬月镌碑

温州府知府   卫承芳

通判         许知新

同知         刘汝翱

 推官         潘士藻

乾隆丙子年   督学       雷铉

知县崔锡捐俸重修

—— 录自《西河郡卓氏宗谱》及《瑞安文史资料》

      卫承芳将谢灵运、李白、杜甫、孟浩然、韩愈、陆游、文天祥等历代名人赞颂卓敬公的诗词楹联拓表后,镌刻在移建的江心寺中。在江心寺门前,至今存有南宋温州籍状元王十朋留下一副千古名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