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行吟

作者:杨建华    时间:2017-07-16

乙未初夏,出巴山秦岭,抵达圣地延安。虽有叠嶂山峦之俊美抒怀,甚为黄土苍凉之大美感叹。触摸历史烟尘,忆念纷飞,激情沉淀,以诗记之。

                                                 ————题记

 

杨家岭

四百多个风雨交织的日子

苦寒的雪霜与战火烽烟的残酷

梭镖、大刀、红缨枪拥抱成坚韧

与顽强,铸造一段钢铁般

精神不朽的长征胜利史诗

集聚在陕北的黄土高坡

一个叫杨家岭的僻静之地

挥洒气壮山河的历史征程

 归隐于此。不是躬耕

而是在开掘历史的景色

一群人就此扎根。挥洒智慧

和革命的火焰,徐徐蔓延

 烽烟离你很远,枪声响在

黄河以北,或长江以南

窑洞里的马灯在细细倾听

彻夜难眠,春去冬来十三年

 一块坚硬的磨刀石,盘踞在

心里,磨亮一把把闪耀的刺刀

为一颗颗子弹计算准确射程

 马灯走出窑洞,一路奔跑

光焰在扩展,一粒粒贫瘠的黄沙

绿叶般飞舞,沉沉落下

杨家岭,坚固成一卷历史

巍峨成黄土高原的红色心脏

 

枣园

当一段历史缀满枣树的

青春,勃发的枝头,茂盛欲滴

 当颗颗红枣透露出阳光的温润

甜甜而暖暖的光晕,也许我是

最渺小的仰视者,推开曾经

扑入而来的那段冷风细雨

与身穿灰布的青年雀跃欢呼

和一身羊皮袄的西北汉子挥鞭起舞

 记忆如斯,来来往往,一串串密集的

脚步对照郁郁青青的枣树风姿

一缕缕激情,一股股热流

催熟了红枣,金黄在歌声的嘹亮中

 树下的谈笑风声,凝聚拥抱的

紧紧相依的红枣,由此得到甜蜜的

滋养,任由黄沙飘远,让西北风的狂啸

把黄河长江岸边的炊烟高高举起

 
宝塔山

其实,绵延的山峦

是眼中移动的苍茫和美丽

也许巍然的物体才是一道风景

宝塔山,被云朵仰视的塔尖

有一缕历史的光芒,与阳光一样绚丽

苍凉,从此有了温暖和威严的名分

 一座高不过珠峰的石塔

西北硬汉的雄壮,体魄健朗

雄浑的黄土高坡,不屈不挠的精神

 当猎猎西风把鸟儿赶累了

一声声鸣啼扩散到天际

当雪落山川,一尊肌体

独秀于苍茫之间。春风急速而至

 话说当年,热流如血液

从遥远跋涉而来,聚集宝塔周围

多少歌谣,唱响少男少女的

昂扬斗志。坚固了黄土的厚度

砥砺精神,成为宝塔的底座

从此,一首民歌《东方红》

沿着道道沟,坎坎梁奔腾咆哮

嘹亮在白云深处。抬头

塔如火炬,养育朵朵映山红

高挂在历史的苍穹中。大美且恢弘

 延河

清澈。沉寂。喧闹。赋予你

绵延流淌的坚韧。因为道道山梁

低头俯视之时,正是凝固千年风雨的

黄土,被一杆杆红缨枪戳出

小小的缝隙,雨水、汗水和泪水

集结成强劲的西北风,归于延河的魂魄

 静静流淌,于我心头停留

在一个南方中年人的血液里

倾泻出八十年前的烽烟。一代伟人

躬身蘸水挥毫,在一张地图前描绘

 身穿灰色土布的一群群革命者

在此击水高歌,把春华吟唱成秋实

一段故事因此而鲜红,延河潺潺放歌

一段历史因此而厚重,延河滔滔追黄河

 
壶口瀑布

天地知否?不知流浪了多少岁月

数不清时光流转了多少轮

一路蜿蜒跌宕的雄迈、怒号

捧起幽怨的残月跌入黄土的深沉

不知叙述过多少个早晨和黄昏

何止千年一叹

黄河飞奔追星汉

在上世纪的30年代

被一个忧患的志士——光未然

用为数不多的几行文字

收拢于纸上,黄河怒吼的歌声

壮阔在每寸土壤的心尖上,经久不息

 于是,浑浊厚重的浪花在两岸的

荒山野岭开遍,黄艳艳的色彩

迎风飘荡在“风在吼,马在叫”的

高度里,与脉搏一起奔腾

又桀骜不驯地屹立在

民族音乐家——冼星海的指尖上

 一个个承上启下的慷慨音符

一曲曲继往开来的激昂旋律

只知桀骜雄壮的黄河水

被满腔热情点燃,发出咆哮

如电闪雷鸣的民族悲歌

击穿阴霾,飘荡在烽烟四起的

云朵之间。声如大吕洪钟

淋淋大雨般,浸润中华大地的肌体

一股股英勇的血液冲冠而起

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焚烧日寇的残忍

抗击法西斯分子的侵略和暴烈

 因而,黄河催生两岸的林木

高高挺立,如刀枪巍峨

与长江两岸的高粱玉米的

身躯比试健壮,如铮铮铁骨

 倾听浩荡的音符。咆哮、高昂

奔向辽阔的彼岸,与滔滔水浪的

气魄,一起跳跃、上升,拥抱阳光

于是,一首行走在华夏山川的

《东方红》,沸腾在历史的长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