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派团体

当前位置 > 首页 > 党派团体

一个闲不住的人 —民革党员杜咏助力乡村振兴小记

作者:谭明永    时间:2022-11-03

 “种茯苓,幸福临,巴河流域气氤氲,杜家有个好儿郎,乡村振兴他先行。”在达川区虎让乡罗庙村,只要是一提起民革党员、达州市政协常委、孕婴计划总经理杜咏,村民们无不翘起大拇指。

5.jpg

 杜咏是土生土长的罗庙村人,在外打拼多年,小有成就,所经营的达州市孕婴童宝贝计划公司成为了达州市孕婴童行业中的佼佼者,同时,也是达州市出名的善人,已累计捐款捐物800余万元,受助对象涵盖儿童福利院、基层村级组织、中心小学和环卫工人以及贫困家庭。

 杜咏致富了,但是他致富不忘桑梓,时刻关注家乡的发展。在2017年的脱贫攻坚中,先后投资300余万元,在该村流转土地300亩,栽种银杏树苗约10余万株,带动了家乡银杏种植产业化发展。

 去年,杜咏根据家乡地处巴河流域,远离城市,空气清新,生态环境好,适合中药材种植。他通过市中医药管理局的推荐,让中药材——茯苓在罗庙村扎根落户。

6.jpg

 没有技术,学!没有技术员,请!没有土地,流转!只要是杜咏定下来的事,没有办不成的。由于是初次尝试,同时为了摸索经验,杜咏与村集体合作,投资40余万元,流转土地30亩,种植茯苓3万余株。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每一次的丰收,无不源于平时的辛勤劳作;所有成功的取得,无不基于日常的拼搏奋斗。10月30日,杜咏带领30多位村民来到了田间地头,奏响了收茯苓序曲。两天时间,收获的4万斤茯苓一抢而空。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杜咏这样说道,“今年遇到了高温干旱天气,给茯苓的生长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但一株23斤重的茯苓王给我增加了信心,证明这个地方还是适合茯苓的生长。虽说今年是种植茯苓的第一年,通过技术员的精心指导和村民们的努力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来年我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带领家乡人民致富奔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