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风采

当前位置 > 首页 > 委员风采

一棵树托起一方群众的致富梦

作者:联络委    时间:2018-09-19

 ——达川区政协委员李卫星同志的先进事迹材料

李卫星,四川鲜源堂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经理、达州市星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达川区二届政协委员。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奉献自己的青春与才华,在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中,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一名时代青年的社会责任,他用蚕桑这一特色产业托起了一方贫困群众的致富梦。

一片桑,绿了一座山。在外务工的李卫星的心里一直有个心愿,那就是回乡创业!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南充、成都等地考察时发现,发展特色蚕桑产业不仅有绿化环境、保持水土的特点,而且还有见效快、带动力强的优势。李卫星毅然决定辞职回乡创业,20158月,他积极响应达川区管村镇党委镇政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的号召,在达川区管村镇新岭村组织110名贫困群众,成立了达州市星成种植专合社,合作社按照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带领专合社社员从事果桑栽培、桑资源开发及生态观光农业等生产和加工。说干就干!当年秋天,成功栽植无核大十白玉皇、“台湾长果桑”等5个优质果桑200余亩,栽培蟠桃、柑橘等优质水果600余亩,投资100余万元修建180万立方米人造湖码头1座,筹资30万元修建果园便道3.5公里。在他的努力下,仅用了半年时间,就把新岭村一个个光秃秃的山头,活生生地变成了一片绿水青山!他给园区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星成生态桑博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果园里,随时都能见到李卫星的身影,无论是给果树施肥除草,还是给桑树修枝治虫,他都是亲自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因为他坚信,只要有奋斗目标,就一定能够有收获!

一份情,暖了百姓心。李卫星挂在嘴边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栽下的是桑树,种下的是希望,想着的是百姓!我苦点累点没啥,如果老百姓没有收入,我就太对不起他们了。奋斗的路,总是艰辛的。2016年初春,当他看见满山的桑树开满了鲜花,心里想着黑黝黝的桑果即将挂满枝头,他所带领的社员的腰包就要鼓起来的时候,一场菌核病席卷了全部果桑树,当年桑果颗粒无收!失败乃成功之母,李卫星没有气馁,他立即组织召开理事会议和社员大会,分析了失败的原因,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给大家鼓气加油,并自掏腰包兑现了社员当年应分的红利和土地租金。老百姓无不感动地说:李卫星真是一个讲信用的小伙子!

路还要一直往前走,李卫星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他来到达川区蚕桑局,虚心向蚕桑行业的专家请教,在蚕桑局技术干部的现场指导下,他全面掌握了果桑树栽培管理、防虫治病、丰产高产的科学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春季,园区200多亩果桑丰产在望,他为了能够增加老百姓收入,到处奔走呼号,专合社得到了达川区委区政府、管村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年4月,成功举办了中国达州(达川)管村首届果桑采摘节,当年生产桑果200余吨,仅现场采摘就实现销售收入20多万元。采摘节期间,日高峰期游客上千人,周边群众卖小吃、卖农副产品收入超万元。专合社又于20184月,成功举办了2018中国·达川(管村)第二届桑果采摘节暨达州市总工会“情系职工·文化送基层”慰问演出活动,园区现场采摘实现收入50多万元,贫困社员人均增收4000多元。李卫星用他的真情感染着新岭村的群众,在他的带领下,新岭村贫困群众的笑容更灿烂了,腰包更鼓了,干劲更足了,贫困群众纷纷表示:跟着小李干,有奔头!

一棵树,富了一方人。带领群众种点果树,卖点果子,接点游客,搞点旅游,这不是李卫星发展蚕桑产业的终极目标。一棵桑树就是一棵摇钱树,桑叶可以做茶,桑枝可以做菌,桑果可以做酒。他要带领一方群众,把蚕桑产业做、做、做。为了做好二三产业,李卫星盯上了桑叶、桑果等蚕桑终端产品的市场前景,2017年末,他先后到河南、广西等地考察调研,桑葚干红酒、桑茶叶等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并与河南益品酒业公司强强联手,开发了“星成红”桑葚红酒,他还组织成立了四川鲜源堂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自主研发生产了“鲜源堂”桑叶茶、桑叶面条、桑叶麻花等产品,产品上市后,供不应求,深受广大消费真青睐,年销售产值达到300余万元。公司产品曾代表达川区参加2017年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和达州市农产品交易会,20187月,代表达川区参加了达州市创业成果展。公司申报的“鲜源堂”“和“星成红”两个品牌已成功纳入四川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下一步,李卫星还将带领群众建设桑茶叶精加工、桑叶面条初加工和桑葚酒酿造车间,修建环湖休闲大道等设施,恢复塔子坡镇水古塔以及大坝至镇水古塔的千步梯和周边的绿化,形成园区精品环游线路。园区全面建成后,可实现年产桑果500余吨,水果1000余吨,桑葚酒10吨,桑叶茶5吨,年产值达到1000万元,解决周边30余名贫困群众就业,带动周边100余户贫困户增收致富。